close

常爆發群體感染的黴漿菌肺炎
 
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 賴建丞醫師
 
黴漿菌一年四季都可見到,以春夏交替病例最多,較常侵犯三歲以上幼兒,發病時會出現頭痛、發燒、喉嚨痛等症狀;因此,家長發現孩子有類似症狀,且久久不癒,應儘早就醫檢查。

進入春夏交替之際,小兒科門診及病房多了些連日來發燒不退與劇烈咳嗽的小病患,而這些小病患們常會咳到滿臉通紅,甚至於嘔吐,這些小病患正是罹患了「黴漿菌肺炎」。

常侵犯三歲以上幼兒

黴漿菌肺炎是由黴漿菌感染所致,黴漿菌不是黴菌,是一種沒有細胞壁的微生物。黴漿菌肺炎一年四季都可見到,每年春夏交替以及秋天,病例數會顯著增加,一般侵犯的年紀多為三歲以上的孩童以及年輕成年人,兩歲以下的嬰幼兒病例數較少,但一歲以下的嬰兒也可以見到。

統計上,一歲以內的寶寶,已有百分之三十左右受過其感染而產生抗體,五歲時,已有三分之二的幼兒有抗體,成人則幾乎全部都有抗體。每年約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兒童會受到感染,尤其以學齡孩童最多。黴漿菌抗體沒有終生保護效果,所以會再次感染。

黴漿菌的傳染是經由飛沫傳染,需要人對人的傳染,一般需要長時間與近距離的接觸才容易受到感染,它的潛伏期可長達2~3週。因此,臨床上,常見全家或學校同一班級內輪流感染達數月之久,黴漿菌肺炎才告終了。

出現多樣化的症狀

黴漿菌感染主要以呼吸道症狀為主,包括咽喉炎、中耳炎、鼻竇炎、哮吼、細支氣管炎、支氣管肺炎、肺炎等,其中以支氣管肺炎是最常見的表現。發病時,最初會出現頭痛、發燒、喉嚨痛、全身倦怠等症狀,二到五天以後開始咳嗽,剛開始咳嗽大多沒什麼痰,之後咳嗽加劇,且出現白色黏痰或膿痰,症狀可持續到三、四周才緩解,10%會引起肺積水。

兒童比大人更容易會發高燒。一般流鼻水現象並不常見,這和一般感冒症狀不一樣。有氣喘病的兒童,黴漿菌感染也容易誘發氣喘發作,因此氣喘控制不良的病童,也要考慮是否合併黴漿菌感染。
黴漿菌感染有時候也會以呼吸道以外的症狀來表現,例如腹痛、嘔吐等腸胃炎症狀、皮膚疹,少數病人甚至會以關節炎、心包膜炎,以及一些神經症狀來表現,這時常會讓人忽略黴漿菌的存在。不過,多樣化的症狀也是黴漿菌感染的特點之一。

根據臨床症狀作為診斷參考

理學檢查時,約四分之三黴漿菌肺炎病童在聽診時會有異常。胸部X光的變化和臨床症狀時常不相吻合。例如有時X光顯示出肺炎感染的很厲害,但病童除了咳嗽很厲害外,精神卻還不錯;有些聽診檢查時,呼吸聲很糟糕,X光照起來卻沒有那麼嚴重。

黴漿菌是可以培養的,然而由於黴漿菌的生長十分的緩慢,所以培養黴漿菌,在臨床上的用途不大。目前臨床上診斷黴漿菌感染主要是靠血清學檢驗,當急性感染後,黴漿菌抗體濃度升高4倍以上,或是典型的症狀下抗體濃度大於1:128,通常認為是急性感染。因為臨床上沒有一個絕對的診斷工具,所以許多時候臨床醫師是依賴對流行病學的觀察,及臨床症狀作為診斷的參考。

以抗生素藥物治療

黴漿菌對一般肺炎常用的第一線抗生素,如安比西林或頭芽孢子素是沒有效的,黴漿菌肺炎的治療,可使用紅黴素或四環黴素10到14天,大部分的病人在治療後症狀會很快的改善。但四環黴素可能會傷害到正在發育中的骨骼與牙齒,所以八歲以下的兒童並不適用。

大約有20%的病患使用紅黴素,會出現腹痛、嘔吐、腹瀉等腸胃道的副作用。有些病人這些副作用會強烈到無法忍受。新一類的紅黴素抗生素,如日舒等,腸胃副作用就減少很多,而且其組織中的半衰期特別長,一天只需要口服一次,一個療程3到5天即可,是一個很好的替代藥物。另外紅黴素和一些藥物如氣喘病患使用的嘌呤類藥物,以及抗癲癇藥物會產生交互作用,使用時要特別小心。

目前尚無疫苗

大多數黴漿菌感染的病例預後良好。少數病例會因黴漿菌感染引起無菌性腦炎、腦膜炎、脊髓炎、溶血、關節炎或心肌發炎。而這些併發症只需好好治療,大多也可以恢復正常,不過仍有極少數病例會因侵犯腦部而留下永久的後遺症。

黴漿菌肺炎病患排菌時間可長達三、四個月之久,經常會造成學校、家庭及社區內的群體感染。目前並沒有疫苗,感染之後也沒有終生免疫。如果發現孩子出現咳嗽、發燒久久不癒,應盡早就醫檢查、徹底治療,以免延誤病情。常洗手、帶口罩、流行期減少出入公共場所,仍是預防黴漿菌感染的有效方法。
 
(詳文請見2006年七月號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)
 




一、塵蟎的生長環境

 

(一)台灣的氣候溫暖潮濕,室內平均溫度在15度C~30度C之間,相對濕度約在60%~85%的範圍內。

(二)室內的蟎類主要分布於那些場所?

居家中的蟎類主要分布於棉被、床單、臥室及客廳等人們常坐臥的地方,臥室內以及床上用具的蟎密度較高。例:枕頭、棉被或毛毯、床單及床墊,這些場所常有極多自我們身上脫落的皮屑,因此提供了充供之食物,供給蟎類生長所需的營養。臥室以外,客廳也是一樣。由於人們經常的作息,客廳亦常有生長,尤其是使用地毯及使用棉質椅墊之沙發、窗簾的家庭內,蟎數會更多。

(三)為何塵蟎喜歡生長棉質之製品?

棉花製品之保濕、、保溫效果比其他材料好,灰塵及皮屑又容易附著於棉製品之上,所以塵蟎在此類材質用品上生長較常見。

 

二、『蟎』屬於節肢動物門蜘蛛網,但塵蟎體型極小有六至八隻足,需以顯微鏡才能看到(直徑約0.3毫米),自然界到處存在。

(一)蟎的生活史一般包括:卵、前幼蟲、幼蟲、第一稚蟲、第二稚蟲、第三稚蟲及成蟲等7個時期。不同種類的蟎,其發育期並不完全相同,例如塵蟎就缺少前幼蟲及第二稚蟲期。

(二)根據觀察;塵蟎之生活史大約如下:卵成熟後約需經8天孵化成幼蟲孵化出來,此期之蟎有3對足。幼蟲期過5-6天進入休眠期,3天以後蛻變而成第一稚蟎,此期蟎已有4對足充分取食,約經5-6天,再度進入靜止期,約2-3天變成第三稚蟎,肯約經4-5天已具成蟲之形態,僅生殖器尚未生熟,再靜止3天後變成蟎。大約4/5的第三稚蟎變成雌蟎。全部生活史完成約需31天左右。當室溫下降至16度C以下其存活率下降,稚蟲之靜止期會拉長,卵約經8天孵化為幼蟲,幼蟲期約5-6天,靜止活動3天後蛻變為第一稚蟎,第一稚蟎期約為5-6天,靜止2-3天後進入第三稚蟎期(塵蟎缺第二稚蟎期),再靜止活動3天後蛻變為成蟲。幼蟲、第一稚蟎、第三稚蟎及成蟎均很活躍,取食皮屑雌蟎及雄蟎均交配數次,壽命約2個月,雌蟎一生產卵200-300粒。「室內蟎」多寄生於地毯、榻榻米、沙發、枕頭、棉被、床墊等。

 

三、家居環境中蟎類對有什麼危害?

對於有過敏性體質之人們,它們可能會引起下述之一種或數種的症狀:氣喘、清晨習慣性連續打噴嚏、流鼻水、鼻塞、咳嗽、過敏性結膜炎(眼睛發紅)、異位性皮膚炎(皮膚癢)等症狀,症狀的輕重因人而異。

 

四、塵蟎的防治方法?

 

(一)環境管理:

居家布料方面,避免使用皮毛、毛、羽毛、棉絮、表面有長毛之製品、草蓆製品、儘量選用合成纖維、塑膠、蠶絲製品、木製品。每1-2週用水溫大於55度C的清水洗枕套、棉被套、床單、玩具。合成聚酯枕頭每月洗一次,每年換一個。避免使用厚重布料及易堆灰塵物品。移除毛地毯、棉毛質料之裝飾品。家中的裝潢採用表面光滑的材質例如:以木皮或
地磚舖設地面,沙發採用皮革,少用棉質坐墊。

 

(二)物理防治法:

以空調設備及除濕機保持室內通風及較(60%)之相對濕度

在艷陽天將榻榻米、被褥、枕頭內膽放在陽光下曝晒。冬天使用烘被機等保持其乾燥。

經常清洗枕頭套、被套、床單等寢具,洗後以熱烘及熨燙效果更好。

經常以吸塵機清除被褥、床墊等處之灰塵及皮屑。

(三)臥室客廳如何防除居家蟎類?

臥室客廳是家人生活主要活動場所,也是塵蟎生長的主要場所。可以用下列方式防治:

枕頭套每週至少清洗一次,並以烘衣機烘乾或晾乾後以熨斗熨燙。

床墊被子每週以吸塵器吸塵一次,可能的話,以日光曝曬也可以減少塵蟎。

每二週以約55度C熱水清水洗一次寢具(如毯子、床單、枕巾、被單),避免使用有長毛絨的毛毯。

不用地毯。

衣服放在有櫃門的衣櫃內,不用時關好櫃門。

將空調出口以過濾網藝住或以電暖器取代。

移除厚重窗簾布,以百葉窗或塑膠遮蓋板代替。若必須使用窗簾,請常清洗。

以木製品、皮革製品或塑膠品代替充填式傢具。使用除蟎能空氣濾浮機能去除空氣中的過敏原。

使用空氣機可減低溫度及潮濕,降低塵蟎的繁殖,在出口處加裝空氣過濾網,時常清理濾網去除過敏原。

避免放置錦旗類、懸掛絲緞製品飾品飾物及其他易堆積灰塵的東西;選購能以洗衣機清洗之傢具用品為主。

打掃時,戴上口罩,以沾濕抹布擦拭抽屜及櫃子。

使用可濾住過敏原吸塵機,勤於清理積塵袋以減少過敏原的存在。

資料來源:行政院環保局-居家塵蟎防治手冊



一名老先生因為右耳搔癢、悶塞就醫,醫師在他的耳裡發現有「白色小東西」忙碌圍著耳道轉圈圈,透過顯微鏡檢查,竟然是兩大、五小的「塵蟎家族」作怪,全世界醫學文獻只見過兩起類似案例。

這名七十歲的老先生之前即有外耳炎的毛病,即俗稱的「香港耳」。署立宜蘭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張克昌表示,患者耳屎多,經常掏耳朵,造成耳道黴菌感染,不但提供塵蟎溫暖潮濕的居住環境,耳屎、肉屑及黴菌更是塵蟎愛吃的食物。

張克昌說,患者耳癢症狀持續兩個月,塵蟎從產卵到孵出約三星期,生命周期約一至兩個月,這兩隻大的塵蟎已經在患者耳道「寄居」繁殖下一代,產下五隻小塵蟎。

老先生兩個多月前到醫院求診,張克昌先把病人耳屎清乾淨,再透過檢耳鏡,發現耳內有仿如髮根的白色異物快速移動,改以耳道內視鏡接上電視螢幕觀察,見到七隻小蟲在耳道不斷轉圈圈。

他用藥水浸泡十分鐘後,使用小棉棒採檢體,送到國立宜蘭大學做顯微鏡檢查,確定是「八隻腳的蟎類小蜘蛛」,再經過陽明大學鑑別,確定是室塵蟎。

他說,一般動物身上的狗蝨大小約四公厘,塵蟎的體積是狗蝨的十分之一,只有零點二至零點四公厘,一般肉眼很難辨識,必須以顯微鏡才看得到。

閱報秘書》常見室塵蟎 有3種

室塵蟎的成蟲大約零點三公釐,有八隻腳,體型有點像縮小版的蜘蛛。牠們腳底帶有吸盤,會吸附在棉或毛質的衣服、棉被、地毯。牠們的排泄物只有一微米,容易在空氣中飛揚,被人體吸入。醫界現在已知和室塵蟎有關的過敏原有十二種,牠們的排泄物、皮屑、蟲體都會造成過敏。

台灣常見的室塵蟎有三種:歐洲室塵蟎、美洲室塵蟎、熱帶無爪室塵蟎。大台北以歐洲室塵蟎為主,高屏及台東則以美洲室塵蟎為主,因比較不怕熱,熱帶無爪室塵蟎的生長特性還不清楚,南部較北部常見。 (郭錦萍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qc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